价值观只是一个我们最近发明的词语,什么也决定不了

我对“价值观”,或者“认知结构”,这些多少和心理学相关的词语,现在非常怀疑。我们总是喜欢把很多问题还原成一个所谓的‘本质’问题,在这里就是还原成‘价值观’这个词,好像一切问题都由‘价值观’决定。或者认知结构,就好像我们的内在有一套程序,每个人遇到事情根据‘认知结构’或者‘价值观’有着特定的输入输出。或者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就有一个位置或某种不可名状但确实存在的东西是‘价值观’,像存在心脏一样存在,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和想法。

这些词汇,以及解释,只是在语言中存在。

我们很喜欢讲人的内在。当然不是说人的内在不重要,恰恰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我们总想试图诠释。但基本上所有的诠释和解释,看似说了很多,实际只是语言层面的重复。我最近听李厚辰的翻转电台讲维特根斯坦,忍不住想帮助传播这些想法。

要改变人的行动要先改变价值观,上帝才能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的价值观应该来自上帝。这句话在上帝和人中间加的这个词语‘价值观’,是否真的必要。它的加入,掩盖了人与神的活的关系和爱的连结,掩盖了罪与恩典,将其变成了冷冰冰的心理学叙述,一切在围绕词语‘价值观’。

人的行动的改变其实就是人的改变,我们说人的(内在)改变,就是通过观察行动。只有上帝才能让人改变,只有认识耶稣才能认罪悔改,主的恩典让人改变。这句话完全不需要‘价值观’,好像也并没有比上一句话少什么。

真正起作用的语言,一定是我们的日常语言。18世纪乡下老妇人不需要的这些探索内在的词汇,我们现在仍然不是很需要。

比如计划生育的时候强制堕胎,是因为大家的价值观不好?我们教育一下什么是好的价值观,大家就可以改变?放在具体的环境看,是因为那个政治环境,要丢工作,要升官发财的。现在国内应该没有或很少有强制堕胎,并不因为大家的‘价值观’变好了,这个所谓价值观的东西,根本就是一个词语,不真实存在,什么也决定不了。更合理的解释,是政府现在没有这样的需求了。政府哪天需求大家多生孩子,严禁堕胎了也不一定。

为了国家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实际上是一句安抚你,要你服从政府的安排的宣传,说它是‘坏的价值观’一点意义都没有。用命去拼工作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在拼命工作,所谓内卷,可能不是‘被价值观洗脑’,而是现实中的选择实在非常有限。如果一个小镇普通理发师,下午5点下班也能买得起车和房子,过得不错,他自然很可能就不会工作到晚上9点。

心理学以及这些向内指涉的词汇和概念,往往只能起到遮蔽常识和遮蔽上帝的作用,其他什么用都没有。